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莫紮特:《G大調第一號長笛協奏曲》

莫紮特共作有2首長笛協奏曲,這首《第一號長笛協奏曲》,G大調,K312(285C),作於1778年。1777年9月23日,莫紮特離開薩爾茨堡赴曼海姆求職,求職不成,結交了馳名當時歐洲的長笛演奏家約翰·巴普蒂斯特·溫德林(1720—1797)、雙簧管演奏家腓德烈·藍姆(1744—1808)。在這一時期他連續為溫德林創作了2首長笛協奏曲與3首長笛四重奏。

這首協奏曲以旋律優美而著稱,共3個樂章:

1.莊嚴的快板,G大調,協奏型奏鳴曲式。先樂隊合奏堂皇有附點節奏的第一主題,重複後第一主題以輕聲呈示。主奏長笛先表現第一主題,插入E小調插入句後,展開華麗的快速樂段,邁向D大調第二主題,這個呈示部以第二主題音型形成尾聲來收尾。發展部由長笛繼承原由小提琴演奏的呈示部尾聲快速音群,然後有一段呈示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樂段,進入再現部。兩現部第一主題先由第一小提琴,再由主奏長笛裝飾再現。插入句部分移調成C大調,第二主題用主調在高音域再現,根據第一主題音型用合奏處理成華彩,最後以呈示部尾聲音型而結束。



2.不太慢的慢板,D大調,奏鳴曲形式。這個樂章由兩支長笛替代兩支雙簧管。以裝弱音管的弦樂與圓號齊奏呈示引子音型,長笛與小提琴奏出柔美的第一主題,經推移部,在弦樂、長笛、圓號以引子音型誘導下,主奏長笛再奏第一主題,再奏A大調的第二主題,第一小提琴與主奏長笛追逐,進入總奏的呈示部尾聲。發展部短小,主要使用第二主題的變形。再現部按呈示部原型,第一主題後第二主題以主調再現,然後是華彩,最後以第一主題結尾。這個樂章因複雜,他後譜了樸素簡單的C大調行板K315(285)來替代。



3.迴旋曲,小步舞曲速度,G大調。在兩聲部小提琴伴奏下,主奏長笛呈示主要主題,樂隊重複。經過部先由弦樂,接著主奏長笛奏快速音群。第一副主題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,然後與主奏長笛追逐下呈示。再由主奏長笛奏快速音群,華麗地發展,主要主題第二次由主奏長笛表現,合奏重複,第二副主題主奏長笛以E小調表現,經過部主奏長笛炫耀華麗的技巧。然後再出現主要主題及第二副主題,第四度出現的主要主題以變奏表現,主奏長笛又奏技巧化的經過部,合奏重複而結束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