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釣具市場,什麼商品都可以假冒,尤其是釣線。釣線弄虛作假最甚,是因為漁線成本低,易於加工,一般家庭作坊均可生產,並且又不易被消費者所識別。另外釣線品牌也是最容易被仿製的,許多商家不創品牌創收入,專盯知名度高,廣告力度大,市場覆蓋面廣的產品仿製,以求謀取暴利,或者借科技、趕潮流,通過種種手段,造出各種新賣點的聲勢,求得產品銷售中的“所謂”優勢。這些行為消費者都應該警惕,小心上當。我專門總結了一下目前市場上的常見的幾種騙術,以便與廣大釣友相互借鑒。
一、偷換概念,套用一些科技名詞來誤導消費者。有商家自稱自己的釣線是“鐳射”。其實鐳射就是鐳射。事實上,絕大部分漁線是用尼龍單絲繞制加工而成,與鐳射無關。還有什麼“陶瓷”線、多層鍍膜,商家吹得天花亂墜,消費者卻是無從得知實情。最離譜的就是號稱100%純碳線的釣線,拉出的尼龍單絲若真變成純碳,那就如一根富有彈性的竹杆被燒焦(即碳化),完全失去了彈性。看來隨著科技的發展,我們又得防著所謂的“納米線”了。
二、虛標直徑,即暗中加大魚線的直徑。用粗一點的線釣大魚,還湊合著可以。但臺釣用線要求很嚴,差哪怕是一點點都會影響釣魚的結果。所以臺釣的釣友們更要萬分注意了。
三、虛標拉力。商標上印的拉力往往要比實際拉力高出30%左右,就算是品牌的也存在這樣的現象。
四、都稱自己的線切水快。尼龍的原料是石油,怎麼加工比重也不可能特別大於水,況且漁線的入水速度主要取決於水中礦物質含量(如鹽)、水錶面的張力以及水面微型漂浮物的多少。歸根到底,誰用的鉛墜重,誰的線就沉得快。
五、自稱防靜電。據說經過防靜電處理,魚線不會纏繞在一起。事實上,就算不經過防靜電處理,兩根線也不會纏在一起,因為——同性相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