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專業養兔十六忌

1.忌潮濕、污染,獺兔體小愛乾燥,抗病力弱,因此每天必須定期打掃兔籠、兔舍,清理糞便,洗漱飼喂用具,定期消毒,經常保持兔舍清潔,乾燥,使病原體微生物無法繁殖和寄生,以防兔病發生,流行和死亡。

  2.忌驚擾。獺兔膽小怕驚,敏感較強,不要輕易捕捉它或大聲喧鬧,禁止眾人圍觀要保持安靜環境,同時還應注意貓狗黃鼬鼠蛇等的侵擾。

  3.忌酷熱。獺兔因汗腺不發達,全身被絨毛覆蓋而怕熱。因此,在夏季兔舍要遮光通風,防止陽光直射,注意防溫防暑。

  4.忌飼料單一。單一飼料,不能滿足獺兔對營養物質的需要,影響食欲,甚至造成營養缺乏症。所以,為給獺兔的口糧要多種多樣,以青粗為主,合理搭配。

  5.忌多給獺兔喂。喂兔時定時定量,少給勤添原則上叫兔吃飽吃好,不能忽多忽少,決不能讓獺兔邊吃邊踏,這樣不但浪費飼料,而且容易感染疾病。

  6.忌突然更新飼料。如果飼料突然發生改變,易引起獺兔食欲不振,或者食過多,造成胃腸疾病等不良現象。改變飼料時,要逐步過渡,使獺兔的消化機能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,才有利於兔的消化和生長。  7.忌飼料變質污染。禁喂腐敗,發黴,踐踏,污染,來路不明的草料,及露水或噴過農藥而未超過安全間隔期的青綠飼料,更不能喝污染的水。喂給獺兔的飼料。一定要新鮮,優質,水要清潔。

  8.忌日喂夜停。根據兔的晝伏夜行的習性,晚上喂給獺兔的飼料要多於白天。特別是夜間要喂給一次粗飼料。對兔的健康和增膘都有好處。

  9.忌缺水。獺兔體小,活潑。新陳代謝旺盛,需水量很大。因此,要根據獺兔的年齡、生理狀況,季節、氣候及飼料的性質等,及時補給水分。

  10.忌近親繁殖。在養兔專業戶中,用同窩土兄弟之間和母子、父女間交配繁殖的現象普遍存在,這種近親繁殖,由於血緣太近,往往後代體質弱,抗病力差,生長發育慢,造成生產力和生活力及皮毛品質退化。

  11.忌過早配種。獺兔的性成熟早於身體成熟,不可以認為有發情表現就可配種繁殖。一般母兔需5至6月開始配種:公兔配種年齡最好比母兔大一個月。

  12.忌濫交、亂配。一般公兔配種1天不超過2次,連續交配3天,應給與1天休息。1只公兔1年射精次數,不超過60次為好。再配種時,要嚴禁有相同嚴重缺陷或相反嚴重缺陷的互配。禁止老年與老年。老年與青年,青年與青年兔之間交配,老年和青年母兔,應與壯年公兔交配。青年公兔,只能配壯年母兔。通常壯年公、母兔交配,其後代遺傳性最為穩定,生活力和生產性能最好。  13.忌夏季繁殖。夏季炎熱多雨。母兔發情不正常,不易受胎,少數受胎產仔者也.因天熱食欲不振,造成奶量不足,仔兔發育不良,管理不善會導致仔兔爭巢死亡。即使能耐過,也因發育差,體質弱,斷奶後易感染球蟲病而大量死亡。部分孕兔常因高溫而中暑,造成流產和難產。公兔常因高溫造成睾丸萎縮,精液品質低劣,死精子較多,出現配而不准。因此,夏季應停止繁殖。

  14.忌仔兔斷奶過早或過晚:一般情況下,斷奶過早,仔兔的死亡率越高。斷奶過晚,仔兔長時間依靠母兔乳汁營養,影響消化道各種?的形成,會導致仔兔生長緩慢。同時,對母兔的健康和每年的繁殖的胎也有直接影響。所以,仔兔的斷奶應以40-50天為宜。

  15.忌盲目混群飼養:獺兔混群飼養,傳染較難控制,易發生咬鬥現象,一般幼兔要按公、母、生長快慢和體形大小,分群飼養。籠養時,每籠可放4-5只幼兔。育成期間,公、母兔已開始性成熟。母兔開始發情,公兔已能產生精子。因此,公、母兔要分籠飼養最好是一兔一籠。

  16.忌規章制度不健全:養兔應根據其生活習性、不同飼養方式、不同類型,不同季節等。建立起飼養管理,疫病預防等技術規章制度,如定時、定量、定溫、定質、定期預防注射和其他管理等。
返回列表